人参附子汤治疗银屑病的 人参附子中成药
附子汤基本信息
1、附子汤是一剂传统中药方剂,其主要成分包括附子,去皮后切成八片,具体用量为二枚。此外,方剂中还包括茯苓、人参、白术和芍药,它们的分量分别为三两、二两、四两和三两。这些药材需以八升水共同煎煮,煮取精华后,滤去渣滓,保留药汁。服用方法是将药汁温热后,每次服用一升,一日需服用三次。
2、附子汤【组成】附子二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以上五味,以水八升,煮取三升,去滓,温服升,日三服。【功能与主治】治房室忽中风,恶风多汗,汗出粘衣,口干上渎、不能劳事,身体尽痛,名曰内风。
3、主要成分是750克的新鲜羊肉,它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和必需的营养,是滋补身体的理想选择。熟附子4~5克,作为药材,它具有补肾壮阳、温中散寒的功效。当归10克,以其补血活血、调经止痛的功效而知名,为汤品增添了女性所需的滋养成分。
4、具体用量为附子2两(醋浸7日,去皮脐,切,阴干),硫黄1两(细研,水飞过),槟榔1两,木香1两,青盐半两,羊肾2对(去脂膜)。此方用于下元虚惫,冷气上攻,心腹(疒丂)刺疼痛等症状。服用方法为每服20丸,食前以温生姜酒送下,或用盐汤送下。
5、温中益气汤,编号为67258,由多种中药组成,以补益中气,调理体质为主要功效。方中包含附子、干姜、草豆蔻、甘草、益智仁、白芍药、丁香、藿香、白术、人参、陈皮、吴茱萸、当归等成分。
6、张仲景:麻黄附子细辛汤、麻黄附子甘草汤,即是代表。生附子配干姜,培补中有发散,干姜附子汤、通脉四逆汤。附子知识介绍: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(栽培品)的侧根(子根)。乌头为多年生草本,生于山地草坡或灌木丛中,分布于辽宁南部、河南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江苏,主要栽培于四川。
参附汤简介
参附汤,源于《重订严氏济生方》这部古籍,它在叶氏女科诊治秘方的卷三中也有独特的名称,称为转厥安产汤。此汤方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和炮制过的附子,其中人参的分量为15克,附子则是去皮和脐后的30克。使用方法十分讲究,首先将这些药材研磨成细末,然后分成三等份。
【来源】参附汤源自古代医学著作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六,具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。【组成】主要成分包括人参(12克)和炮制过的绵附(去皮、脐,9克),以及微火煨裂的肉豆蔻。这些药材结合,旨在发挥益气固阳的功效。
参附汤是中药配方,参附汤具有益气、回阳(使暴脱的阳气恢复)、固脱(通过补充阳气的方法来治疗脱垂类疾病)的功效,用于大病虚极欲脱,产后或暴崩失血、或痈疡溃后致血脱亡阳,应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使用。参附汤有回阳、益气、固脱之功,常用于元气大亏、阳气暴脱的危急重症。
附子的治病疗方有哪些
1、治吐利汗出,发热恶寒,四肢拘急,手足厥冷者:甘草二两(炙),干姜一两半,附子一枚(生用,去皮,破八片)。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强人可大附子-枚,干姜三两。(《伤寒论》四逆汤)治呕逆翻胃:大附子一个,生姜一个(细锉)。
2、治吐利汗出,发热恶寒,四肢拘急,手足厥冷者:甘草二两(炙),干姜一两半,附子一枚(生用,去皮,破八片)。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二合,去滓,分温再服。强人可大附子-枚,干姜三两。出现吐利汗出,发热恶寒,四肢拘急,手足厥冷者可用本方进行治疗,疗效理想。
3、【处方】甘草、白芍、附子。【功能主治】汗出过多,阳虚营竭。【摘录】《医级》卷七 上文是对甘芍附子汤的一些相关介绍,我们知道中药是中国传统治病、调养的一种有效手段,而只要是药物一般情况下都会有副作用,只是大小程度不同而已,甘芍附子汤也不例外,所以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量。
4、【处方】熟附子(去皮)枯矾各30克 【制法】上药研末。【功能主治】治下血虚寒,日久肠冷者。【用法用量】每服9克,米饮送下。【备注】本方原书名熟附子丸,但与剂型不符,故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