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病源候论银屑病病因病机 银屑病致病机理
银屑病中医的病名
1、银屑病俗称“牛皮癣”,中医称之为“白H”,是常见的以红斑鳞屑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。银屑病病因复杂,病情多变,易反复发作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银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与遗传、感染、代谢障碍、内分泌失调、神经精神因素及免疫紊乱有关,目前尚缺乏对银屑病安全、有效且远期疗效满意的治疗手段。
2、银屑病在中医上的病名叫做白疕,其病因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营血亏损,血热内蕴:中医认为,银屑病的发生与营血亏损、血热内蕴有关。这种内热的状况会导致肌肤失去滋养,进而发病。化燥生风:由于血热内蕴,进一步可能导致肌肤化燥生风,使得皮肤出现干燥、脱屑等症状。
3、银屑病在中医中有多个病名,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干癣:最早在公元610年的《诸病源候论》中被称为干癣。蛇虱:在公元1602年的《疡医证治准绳》以及《外科真诠》中被称为蛇虱。白壳疮:在公元1604年的《外科启玄》和公元1694年的《洞天奥旨》中被称为白壳疮。
我国首部病因病机学说和临床证候学说专著的作者
1、巢元方。我国首部病因病机学说和临床证候学说专著的作者是巢元方,其标志作品是《诸病源候论》。巢元方曾任太医博士。他与同道奉隋炀帝之诏,在前人积累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,共同编撰了一部总结疾病的病因、病理、证候的医学基础理论巨著《诸病源候论》,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证候的专著。
2、最早病原学和症候学的专著是《诸病源候论》。《诸病源候论》由隋代著名医家巢元方等人编撰,成书于大业六年。这部专著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病因证侯学专著,对后世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全书共50卷,分为67门,载列证候论1739条。
3、该著作是《诸病源候论》。《诸病源候论》是隋代巢元方等编撰于公元610年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,《诸病源候论》全面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相关学术成果,系统总结了当时和以前的医学成就,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和证候理论,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,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
4、陈无择。隋代巢元方撰著的《诸病源候论》,是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。明代张景岳著《类经》、《景岳全书》,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。张仲景著的《伤寒杂病论》确立了中医临床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。
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
1、该著作是《诸病源候论》。《诸病源候论》是隋代巢元方等编撰于公元610年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,《诸病源候论》全面继承和发展了秦汉以来相关学术成果,系统总结了当时和以前的医学成就,丰富和发展了中医病因病机学说和证候理论,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,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
2、中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《诸侯源吼论》。巢元方,隋代医家,曾任太医博士,后升为太医令,有丰富的实践经验,高深的医学理论造诣。大业六年(公元610年),奉诏主持编撰《诸病源候论》五十卷,分67门,是中国第一部专论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。
3、《诸病源候论》。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《诸病源候论》,是隋朝巢元方撰写的图书,《诸病源候论》以《内经》的基本理论,对内、外、妇、儿各科67类病的病因与病机、病变与证候作了具体阐述。
4、诸病源候论。中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《诸病源候论》,该书为隋代巢元方所著。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,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病因、病机、证候的详细论述。全书共50卷,分67门,列1720论,收载证候1500余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