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外治牛皮癣 牛皮癣中医外用根治方子

作者:小彩 时间:25-07-12 阅读数:7人阅读

“治癣奇人”民间老中医李凡“纯中药治疗一人一方”

1、“治癣奇人”这个称号,是对李凡的赞誉,他是一位出身中医世家的民间老中医,以其独特的“纯中药治疗一人一方”疗法,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皮肤疾病患者,包括牛皮癣、皮炎、湿疹、荨麻疹等。这种疗法深受患者赞誉,被誉为神奇疗效,深入人心。牛皮癣,全球性疾病,因其发病率高,易反复,治疗难度大,被人们称为“不死的癌症”。

什么药治牛皮癣最有效

寻常型牛皮癣: 维A酸类:如阿魏胶囊。 免疫制剂:如甲氨蝶蛉、环磷酰胺。 免疫调节剂:如雷公藤等。 生物抑制剂:近年来新药如阿达木单抗等,效果较好。 中药或中成药:如复方青黛胶囊等,具有清热凉血、活血化瘀的功效。 关节病型牛皮癣: 此类牛皮癣除了皮肤症状外,还伴有关节损害。

如果躯干四肢部位,非薄嫩部位出现的牛皮癣,选择药膏的种类就可以比较广泛,可以用中强效,超强效的激素制剂,也可以用维生素D3的衍生物卡泊三醇,也可以用维A酸的软膏,还有黑豆馏油类的制剂,多种都可以治疗。根据皮损的肥厚程度,不同部位,不同年龄,不同范围选择不同的外用药。

糖皮质激素药膏 牛皮癣患者可选择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,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牛皮癣的药膏之一。如丙酸氟替卡松乳膏、地塞米松乳膏等。这类药膏具有抗炎、抗增殖的作用,能有效缓解牛皮癣症状,但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,如皮肤变薄、毛细血管扩张等,因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
蒽林对于抑制表皮细胞增生具有显著效果,是常用的牛皮癣外用药。临床常用的浓度范围为0.1%~1%,通常制成糊剂或乳剂。然而,蒽林对皮肤有刺激性,因此不宜用于外阴部位的皮疹。此外,蒽林制剂还可能导致皮肤变黑,使用时需小心避免污染衣物。

牛皮癣的用药主要分为外用药物和系统用药两大类:外用药物: 糖皮质激素:霜剂或软膏形式,对牛皮癣有明显疗效,但长期使用或大面积使用可能有全身不良反应,面部和皮肤薄嫩部位宜用中弱效且短期应用。 维A酸类药物:如维A酸软膏、他扎罗汀凝胶,对斑块型银屑病治疗效果好。

治疗牛皮癣目前并没有最有效的方法,但常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、外用以及静点药物: 静点药物: 可以选择静点复方甘草酸单铵S氯化钠注射液,但需注意,此方法不适用于关节型银屑病以及寻常型银屑病,对于脓疱型银屑病或者红皮病型银屑病可考虑使用。

能够医治牛皮癣的外用中药是什么?

1、抗炎药膏:对于一般皮疹,可以外涂地奈德、丁酸氢化可的松、丙酸氟替卡松或卤米松进行治疗。卡泊三醇:如果皮疹肥厚且鳞屑较多,可以选择外涂卡泊三醇。

2、黄柏9克,青黛5克,冰片0.5克混合研细。加入温水调成糊状后涂擦患部,每日一至两次。 将新鲜蜂巢烧灰与明矾共研成粉,樟脑浸泡于米醋中7天。将上述药粉与樟脑、米醋混合煮沸至稀粥状。患处洗净并刮去鳞屑后涂抹此药,每日一次。在使用这些中药外洗时需注意水温的控制。

3、癣清散这一古方,由百部、苦参、大戟、蛇床子、雄黄、狼毒等多味名贵中药材组成,其配方完全针对牛皮癣的病机病理,合理组方,精细配伍,遵循传统中医“内病外治”的原则,治疗牛皮癣顽疾。临床验证显示,其疗效显著,帮助众多患者逐步恢复健康,因此广受患者和医家推崇。中药癣清散成为治疗牛皮癣的首选。

4、刘氏用镇银膏(知母、黄连、白鲜皮、鲜花椒、青黛、山楂、川芎、甘草等用植物油炸至焦黑,去渣,再加入牛黄和麝香粉,浓缩成膏)外涂病灶,再用聚乙烯薄膜封包,隔5天换药一次,2个月1个疗程。共治疗银屑病患者703例,痊愈669例,总有效率为97%。

5、牛皮癣的治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:中药综合防治:牛皮癣治疗难度较大,一般可以采用中药进行综合防治。通过中药调理身体,减少和降低复发几率。同时,患者应加强锻炼,提高自身的免疫抵抗机能。中药外洗治疗:可以使用特定的中药配方进行外洗治疗。

6、肺痨;百日咳;蛲虫病;体虱;癣疥。禁忌脾胃有热者慎用。《得配本草》热嗽,水亏火炎者禁用。性味甘;苦;微温。内服:煎汤,3-10g;外用:适量,煎水洗;或研末外敷;或浸酒涂擦。举例:百部汤~主治久咳不已,咳吐痰涎,重亡津液,渐成肺痿,下午发热,甚则喘急。百部膏~外用治牛皮癣。

治疗牛皮癣的中药方

中药方一: 药材:茺蔚子,炒荆芥,板蓝根,银花,紫草皮,生地,丹皮,茯苓,白术,白藓皮,甘草。 说明:这些药材组合起来,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、利湿止痒的功效,适用于牛皮癣的治疗。

卢氏采用轻粉、水银、大枫子、木鳖子仁、冰片各等分,麻油适量的敌银膏涂搽治疗牛皮癣21例,结果治愈16例,总有效率92%。王氏采用青黛、煅蛤粉、煅石膏、黄柏末、轻粉末、香油等调成的青蛤散治疗银屑病患者51例,临床治愈42例,总有效率为91%。

因此,治疗原则宜凉血解毒润燥。基于此理论,自拟生元饮方剂:包括生地、元参、栀子、板蓝根各15克,蒲公英、野菊花、桔梗、当归、赤芍、天花粉各10克,贝母、土茯苓、地丁各12克,甘草6克。